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现将如下科技能成果转让/许可/作价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自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10日。如有任何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名反映。
拟作价专利:
一、专利和科技成果
1.专利号:ZL201310722598.0
发明名称:基于抛物线模型的管材成形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3.12.24
发明人:陶杰;郭训忠;金先玉;范敏郁;祁童百惠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抛物线模型的管材成形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属于管材成形性能测试领域。本发明首先对管材的胀形高度和内压进行实时测量;其次通过抛物线模型初步算出胀形最高处的实时壁厚,结合管材初始尺寸,进而算出相关曲线和数值;然后代入自适应有限元求解系统进行模拟;最后对比试验所得的相同曲线并通过不断迭代修正,最终得到管材真实的力学性能参数。本发明只需测量一次管材壁厚,整个胀形过程连续进行,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无需切割测试管材进行壁厚测量,即可得到管材真实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所得管材力学性能参数真实可靠,为后续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专利号:ZL201410132774.X
发明名称:等壁厚多通管件成形用复合冲头装置及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4.4.3
发明人:陶杰;郭训忠;范敏郁;徐翌伟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壁厚多通管件成形方法,属于金属空心构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管坯放入模具中合模;将复合冲头装置从管坯两端装入,并使充液芯棒的顶端相互接触;对管坯两端进行密封处理,通过充液芯棒注入高压液体;推动进给冲头进行轴向补料并通过充液芯棒控制管坯内液体压力;成形后,移除复合冲头装置,得到成形后等壁厚多通管件。本发明通过有效地减少管坯中部材料的堆积,改善了多通管件尤其是主管的壁厚均匀性;成形方法简单高效,其多通管件壁厚最大减薄率小于10%,支管高度达到主管直径一倍以上。
3.专利号:ZL201410048728.1
发明名称:玻璃纤维-铝合金复合管气压胀形制备方法及装置
专利申请日:2014.2.12
发明人:陶杰;胡玉冰;李华冠;郭训忠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铝合金复合管气压胀形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成形技术领域。选取两根内径不同铝合金管分别作为内管和外管并进行清洗;对内外管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外管内表面铺放玻璃纤维预浸料;将内管套入外管后置于模具内并密封;对模具加热升温、在内管与外管与模具之间的间隙依次进行差压加载和同压加载,保压保湿,对玻璃纤维预浸料进行固化;固化结束后自然降温得到玻璃纤维-铝合金复合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制备方法的装置。本发明制备出的玻璃纤维-铝合金复合管具有良好缓冲吸能特性,适应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对缓冲吸能构件材料的需求,其操制方便,装置结构简单,复合管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4.专利号:ZL201410132718.6
发明名称:薄壁金属管推弯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4.4.3
发明人:郭训忠;陶杰;金先玉;裴文娇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管推弯成形方法,属于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领域。首先,在薄金属薄壁管内、外表面同时施加支撑;其次,对外表面进行润滑处理,并对三层进行整体推弯成形后,去除内、外层的支撑材料,最终获得金属薄壁弯管。本发明在薄壁金属管推弯成形过程中,通过内支撑层和最外层金属管同时提供内、外支撑,消除了薄壁金属管在弯曲成形时容易出现的屈曲及起皱现象,同时改善弯管的壁厚均匀性。
5.专利号:ZL201310720343.0
发明名称:薄壁管管端密封装置及充液推弯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23.12.24
发明人:范敏郁;裴文娇;祁童百惠;郭训忠;陶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管充液推弯成形方法,属于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薄壁管一端焊接密封,另一端用薄壁管管端密封装置进行密封;将密封好的薄壁管放入推弯模具内;向薄壁管管内注入填充液体;通过冲头推动薄壁管运动,并通过液压泵控制薄壁管内的液压变化,最终将薄壁管推弯成形;将弯曲成形后的薄壁管一端密封处切割,并卸载下另一端的管端密封装置,排出管内液体,最终获得薄壁弯管。本发明能够较好保证管端密封的稳定性并能控制调整内压,消除薄壁管在弯曲成形时容易出现的各种缺陷,提高了薄壁弯管的整体成形效率。
6.专利号:ZL201610365265.0
发明名称:一种航空轻合金板材差温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
专利申请日:2016.5.26
发明人:郭训忠;王辉;谷岩波;陶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轻合金板材差温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航空轻合金板材固定在含有导热油槽的支撑底座上,导热油槽包括管路、加热装置、温控装置和油液面高度检测与控制系统,将导热油注入到导热油槽中直至导热油接触到板材,通过加热装置和温控装置将导热油加热,确保板材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及温度均匀,然后选择合适的渐进成形工艺进行温渐进成形,在成形过程中,通过油液面高度检测与控制系统,实时测量导热油液面的高度,并实现液面高度动态调整,使未成形的部分始终接触导热油液面而处于加热状态,而已成形部分则脱离导热油液面而进行在线冷却。
7.专利号:ZL201610393769.3
发明名称:同时具有回转及非回转结构的钣金件增量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
专利申请日:2016.6.3
发明人:郭训忠;王辉;谷岩波;陶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具有回转及非回转结构的钣金件增量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通过这种同时具有回转及非回转结构特征的钣金件增量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通过回转工作台可以显著减少成形时间,提高成形效率,最终可以快速得到复杂形状的零件。
8.专利号:ZL201710148448.1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多足并联机器人的复杂构件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7.3.14
发明人:郭训忠;熊昊;王辉;马燕楠;陶杰;徐勇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足并联机器人的复杂构件三维自由弯曲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弯曲模运动装置包括一个静平台、一个末端执行器以及对应连接在每个末端执行器与静平台之间并用于控制末端执行器在空间内运动的多组驱动杆件;弯曲模运动平台的驱动采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直接驱动,或者采用串并联混合驱动的形式实现;充分地发挥了并联机构刚度重量比大、承载能力强、误差累计小、动态性能好、结构紧凑、综合制造成本低等优势,提高了三维自由弯曲的成形精度,解决了三维自由弯曲成形难成形大尺寸厚壁管件的问题。
9.专利号:ZL201710324142.7
发明名称:变截面三维复杂构件局部旋压及三维自由辊弯综合成形装置和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7.5.10
发明人:王辉;郭训忠;陶杰;靳凯;谷岩波;陈文亮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三维复杂构件局部旋压及三维自由辊弯综合成形装置和方法,包括推进机构、夹紧机构、旋压固定盘、旋压轮移动机构、旋压轮、辊轮导向机构、弯曲模前后移动杆、弯曲模旋转移动杆、弯曲模上下移动杆、柔性辊轮弯曲模,通过辊轮导向机构出口和柔性辊轮弯曲模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变化实现管材的弯曲成形,最终得到变截面空间形状复杂的材料空心构件。
10.专利号:ZL201711323901.4
发明名称:一种三轴自由弯曲局部渐进成形装置及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7.12.13
发明人:王辉;郭训忠;光凯惠;谷岩波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轴自由弯曲局部渐进成形装置及方法,包括管坯推进装置、弯曲模和球面轴承,其中,弯曲模包括弯曲模架和合金钢棒,弯曲模架沿圆周周向设置多个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合金钢棒,每个合金钢棒沿弯曲模架径向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自由伸缩运动,每个合金钢棒沿弯曲模架径向伸缩运动使弯曲模内径以及形状可调,能够渐近成型加工得到不同截面尺寸和截面形状的零件。本发明通过改变细小合金钢棒的组成形状,可以调控弯曲模的尺寸和形状,从而改变弯管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11.专利号:ZL201910929992.9
发明名称:一种精确控制磁性粒子轴向分布的磁流变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9.29
发明人:郭训忠;王辉;陶杰;胡胜寒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控制磁性粒子轴向分布的磁流变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首先根据目标磁流变弹性体在某一轴向上的磁流变效应变化要求,将目标磁流变弹性体按照一定分割顺序分割为若干段磁流变效应单体,预制所述磁流变效应单体,每一段磁流变效应单体具有一个特定的磁性粒子所占质量分数;将预制得到的磁流变效应单体按顺序叠放在与所述三维模型形状一致的最终定型模具中,将组合体经加温加压成形后得到目标磁流变弹性体。本发明所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通过精确控制每份磁流变效应单体中的磁性粒子含量,使其所产生的磁流变效应在轴向产生梯度分布,满足作为压力成形复杂曲面金属构件介质的需求。
12.专利号:ZL201910972225.6
发明名称:一种控制磁性粒子径向分布的磁流变弹性体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0.14
发明人:郭训忠;王辉;吴聪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磁性粒子径向分布的磁流变弹性体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1)将磁性粒子与助剂混合均匀,将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流体态橡胶原料中利用高速搅拌机搅拌,使磁性粒子在橡胶基体中分布均匀;(2)混合物搅拌均匀后放入真空容器中抽真空去除混合物内部的气泡;(3)再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倒入圆筒形的模具中,将模具密封后水平放置,使模具沿着水平轴线旋转,混合物边旋转边固化,通过调节模具转速大小及其转速变化规律,控制磁性粒子在橡胶基体中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本发明提出的通过控制模具的旋转速度来实现磁性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布的方法相对操作简便、易于实现且大大降低成本。
13.专利号:ZL201911290184.9
发明名称:一种快速确定成形工艺参数的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2.16
发明人:王辉;韦桂;陶杰;余耀晖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确定成形工艺参数的方法,创建一个包含工艺参数的函数方程将函数方程代入到一个极限函数A=limf(M)中;当A=limf(M)的值小于等于成形极限值时,符合成形要求,得出M值的范围,从而确定M的邻域;若A=limf(M)的值大于成形极限值时,不符合成形要求,则需要重新调整各工艺参数的值,将新的方程M代入极限函数A=limf(M)中,直到A=limf(M)的值小于等于成形极限值时,符合成形要求,得出M的邻域;将得到的M的邻域储存到一个函数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的采集和邻域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函数,得出成形工艺参数范围值函数与最优成形工艺参数函数,从而得出各工艺参数的成形范围值以及最优的成形工艺参数值。
14.专利号:ZL202010168131.6
发明名称:一种工业机器人渐进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20.3.11
发明人:郭训忠;郑硕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渐进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分离式上压板和可控电磁铁相配合来提供成形过程中板料所需的压边力,单元柔性支撑体安装排列在下支撑底座上的各气压缸中,并在各气压缸的进气口处安装有与气体增压泵相连接的气体增压泵接头;可控电磁铁直流电源控制器与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相连,直流电源控制器根据加工位置信息控制距离加工位置最近的可控电磁铁的电磁力来调整对应的分离式上压板对板料所施加的压边力。采用可调式电磁铁和分离式上压板压紧结构,实现了板料快速装夹与卸载,以及加工过程中对板料四周压边力的控制,提高了板料成形过程中的抗破裂能力。
15.专利号:ZL201911290312.X
发明名称:一种管材复合柔性弯曲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2.16
发明人:郭训忠;韦桂;王成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复合柔性弯曲成形方法,将具有复杂形状弯管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分段,包括直段、大弯曲半径段、小弯曲半径段;对分段进行弯曲半径评估,将管材弯曲半径分为较小弯曲半径和较大弯曲半径,两种弯曲半径的过渡位置即为不同弯曲参数的结合点;建立直段、大弯曲半径段、小弯曲半径段的几何形状参数与管材轴向送进速度v、运动时间t 、偏心距U 、弯曲模运动速度u 之间的数量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弯曲模型,通过多次模拟结果对各个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优化分析;采用所述优化后的数量关系作为弯曲工艺参数,使三维自由弯曲和绕弯二者精确复合;将最终的工艺参数以及两种弯曲方式的结合点传送给设备,执行实际弯曲成形。
16.专利号:ZL201810009504.8
发明名称:一种高通量制备微键脱粘实验试样的装置及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8.1.5
发明人:靳凯;陶杰;王浩;王建华;陈虞杰;袁其炜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制备微键脱粘实验试样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具、单丝定位叉、单丝定位叉固定装置,所述模具上开设有多个圆孔,模具采用一矩形板在其上加工成一系列圆孔形成;所述单丝定位叉固定装置包括一竖板和两个横板,两个横板固定在竖板的上部和下部,形成C型结构,竖板的中部开设有单丝定位叉固定槽;所述单丝定位叉一端开设与所述圆孔数量相等的单丝定位细缝,另一端插入单丝定位叉固定槽进行固定;所述单丝定位叉固定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用于采用螺栓将单丝定位叉进行紧固。可以减少制备微键脱粘实验试样时间,节约材料与时间,一次可以制备多达50个试样。
17.专利号:ZL201810019258.4
发明名称:含钛层状复合管自增量旋压热力耦合同步成形装置及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8.1.9
发明人:靳凯;陶杰;王建华;王浩;郭训忠;袁奇炜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层状复合管自增量旋压热力耦合同步成形装置及方法,包括钛管毛坯、钛管毛坯固定装置、加工刀具组、自阻加热工装和旋压成形装置。自阻加热工装包括高频低压电源、碳刷架总成、碳刷杆、磁性固定架、导线,其中,碳刷杆一端通过绝缘处理与碳刷架总成过盈配合,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磁性固定架固定,磁性固定架与移动顶尖固定;高频低压电源正极通过导线与碳刷架总成相接,负极与旋压轮的接线柱相连,高频低压电源、钛管毛坯、旋压轮、尾顶、导线和碳刷架总成构成电流回路。本发明制备的含钛层状复合管经过热力耦合旋压,内外管界面结合强度大,不会产生开裂现象。
18.专利号:ZL201810019084.1
发明名称:含钛双金属板材制备复合管的装置及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8.1.9
发明人:靳凯;陶杰;王建华;郭训忠;王辉;袁奇炜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双金属板材制备复合管的装置及方法,制备方法如下:制备芯模和协同自阻加热工装,选择金属板坯,在芯模和板坯表面涂抹润滑剂,旋压轮将其多道次减薄拉深旋压成筒形件;选择钛板坯,安装协同自阻加热工装,采用旋压轮和电阻棒对钛板进行协同自阻加热多道次拉深旋压成筒形件;对筒形件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脱模,将筒形件去头部和末端,即得到含钛双金属板材制备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方法制备复合管,简单高效,协同自阻加热钛板局部升温较快,有利于钛板旋压成形,内外层金属发生热力耦合效应,界面结合强度大;芯模设计制造周期短,可以在同一台数控旋压机床上制备出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双金属复合管。
19.专利号:ZL202010821441.3
发明名称:采用五轴自由弯曲设备的矩形管自由弯曲成形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6.11
发明人:郭训忠;程旋;陶杰;王辉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五轴自由弯曲设备的矩形管自由弯曲成形方法,采用五轴或六轴自由弯曲设备进行弯曲,其导向机构或管材轴向运动导向模块与台面之间可升降设置,用于调节矩形管的中心轴线高度,以使矩形管与弯曲模同轴心设置;将R分解为R1和R2,可快速计算出相应数值;充分地发挥了矩形管三维自由装置所具有的可以实时改变矩形管弯曲方向,实现复杂形状金属构件弯曲的优点。
20.专利号:ZL202011477351.3
发明名称:表面不规则大曲率薄壁板料快速柔性成形方法及柔性工装
专利申请日:2020.12.15
发明人:郭训忠;郑硕;刘春梅;张浩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不规则大曲率薄壁板料快速柔性成形方法及柔性工装,包括支撑底座、装配于支撑底座上的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上的两层支撑板,以及若干单元压杆;每层支撑板都包括相对的两个Ⅰ型支撑板和相对的两个Ⅱ型支撑板,相对的两个Ⅰ型支撑板和相对的两个Ⅱ型支撑板为边,围成矩形或正方形空腔;单元压杆上带有外螺纹,每个Ⅰ型支撑板和Ⅱ型支撑板均设置通孔,通孔中设置内螺纹,通过该外螺纹、内螺纹将单元压杆装配于Ⅰ型支撑板Ⅱ型支撑板上,形成上下两组一一相对的可以移动的单元压杆阵列;从而解决复杂大曲率不规则曲面板料的快速再成形及再制造的装夹问题。
21.专利号:ZL202010487235.3
发明名称:纤维金属层板回转体构件一体化旋压成型制备装置及方法
专利申请日:2020.6.1
发明人:陶杰;陈熹;李华冠;韩正东;项俊贤;王辉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金属层板回转体构件一体化旋压成型制备装置及方法,包括芯模、旋轮、两组红外加热元件、功率控制元件和尾顶,芯模的轮廓、外径和拟制备纤维金属层板回转体构件内轮廓、内径相同,纤维金属层板回转体预制件套在芯模上;两组红外加热元件在径向不发生干涉,在旋压程序运行时与同侧的旋轮的相对空间位置不发生变化,红外加热灯管和衬管表面平行保持固定距离。在旋压过程中对使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纤维金属层板回转体预制件进行同步加热,使金属层和复合材料层之间形成层间混杂以及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同时旋压过程对界面施加的压力可保证层间结合性能优良。
22.专利号:ZL202010484057.9
发明名称:一种碳纤维三维编织蜂窝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专利申请日:2020.6.1
发明人:陶杰;李红丽;李华冠;王昊;林艳艳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三维编织蜂窝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包括模具、第一芯棒、第二芯棒和树脂导流和抽真空装置;模具上有固定孔和脱模孔,最外圈全部为固定孔,最外圈固定孔围成的区域内部设置多个脱模孔和固定孔,每个脱模孔对应安装一个第二芯棒,每个固定孔对应安装一个第一芯棒;固定孔和脱模孔的位置和间距根据拟成型的碳纤维蜂窝复合材料的孔格大小设定,安装好第一芯棒、第二芯棒后,第一芯棒、第二芯棒之间相邻面具有蜂窝孔格间距,蜂窝孔格间距用于容纳碳纤维蜂窝,且蜂窝孔格间距作为树脂流动通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连续碳纤维三维编织蜂窝复合材料的成型装置和方法,填补了三维编织碳纤维蜂窝制备工艺上的空白。
23.专利号:ZL201910070665.2
发明名称:一种具有高效空气减阻功能的仿沙丘微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25
发明人:沈一洲;江家威;陶杰;侯文卿;贾振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表面具有高效空气减阻功能的仿沙丘微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在构建出的流场区域内横向阵列仿沙丘微结构,通过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RANs)结合Fluent求解器,以总压降为计算指标获得相应的减阻率,最终优化获得符合预期目标的具有高效空气减阻功能的仿沙丘微结构参数。相较于传统仿生减阻微结构,本发明所提出的具有高效空气减阻功能的仿沙丘微结构设计方法具有针对不同流场状态的普适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节约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损耗,为飞行器气动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4.专利号:ZL201910046400.9
发明名称:一种具有防冰和减阻一体化功能的微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18
发明人:陶杰;江家威;沈一洲;贾振峰;许杨江山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冰和减阻一体化功能的微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聚合物基底材料进行预处理;2)利用等离子刻蚀设备加工出含有微结构的压印模板,随后将压印模板和聚合物基底材料紧密贴合,使用上下固定基板将压印模板和基底材料固定,形成压印模板-聚合物基底层叠体;3)将压印模板-聚合物基底层叠体加热,施加压力,而后取出压印模板-聚合物基底层叠体。4)将施加压力后的压印模板-聚合物基底层叠体放入乙醇溶液中,超声之后将压印模板和聚合物基底材料分离,得到完整均匀的具有防冰和减阻一体化性能的微结构。将防冰和减阻性能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25.专利号:ZL201811352335.4
发明名称:一种具有球面特征阵列微结构的金属基体及其构建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8.11.14
发明人:沈一洲;陶杰;卢阳;贾振峰;吴正维;江家威;许杨江山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球面特征阵列微结构的金属基体及其构建方法,1)以金属材料为基体,先对试样进行预先热处理:在混合溶液中清洗以去除氧化皮,随后用蒸馏水冲洗,烘干备用;2)在金属基体材料表面均匀涂覆一层钎料;3)在涂覆一层钎料的金属材料表面覆盖上金属模板,该模板上有着一定阵列的孔隙排布,随后将与基体相应材质的金属微珠依次放入金属模板空隙中;4)缓慢取出金属模板,利用钎焊技术,在高真空度和合适的焊接温度下,将金属微珠焊接至金属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完整均匀的具有球面特征的微结构。该处理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所得到的结构与基体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在生物医用植入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6.专利号:ZL201810384589.8
发明名称:一种提高水下锁气泡能力的工程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8.4.26
发明人:陶杰;沈一洲;金明明;许杨江山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水下锁气泡能力的工程表面及其制备方法,以金属或复合材料等为基体,采用常规超疏水表面微观结构构建方法在表面构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微观结构,并利用防水胶带将所设计的超亲水区域封住,随后利用低表面能修饰剂修饰试样,由于胶带阻挡了修饰剂里低表面自由能官能团接触表面,因此在胶带密封的区域表现出超亲水特性,而胶带未封住的区域由于微观结构和低表面自由能的协同作用而表现出超疏水性能,最后将表面的胶带去除,得到超疏水/超亲水阵列分布表面,显示出较高的水下“锁”气泡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提高了超疏水表面在水下微气泡的稳定性,对于提高超疏水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7.专利号:ZL201710096797.3
发明名称:乏燃料储存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7.2.22
发明人:陶杰;符学龙;郭训忠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乏燃料储存装置,属于乏燃料处理技术领域。乏燃料储存装置包括存储罐体和屏蔽复合混料,存储罐体包括钢质外面板、钢质内面板、位于内外面板之间的预制波纹板,外面板与预制波纹板之间、预制波纹板与内面板之间分别采用钎焊工艺连接;外面板与内面板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屏蔽复合混料。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乏燃料储存装置存在的缺陷,其制备工艺简单、耐冲击性强、成型性佳及中子屏蔽效果优越。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乏燃料储存装置的制备方法。
28.专利号:ZL201710600481.3
发明名称:微纳米分级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原位构建方法及应用
专利申请日:2017.7.21
发明人:陶杰;金明明;沈一洲;王冠宇;谢月涵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分级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原位构建方法及应用。以纯铝或者铝合金作为基体材料,首先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以NaCl溶液为电解液,在金属基体上构建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以一定浓度的六水合三氯化铝和三乙醇胺溶液为刻蚀液,在已有微米级结构表面继续刻蚀出具有‘针球’状结构的纳米级结构,随后利用十七氟硅烷进行低能化处理,最终获得具有微纳米分级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其表面接触角均大于155°,滚动角小于5°。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微纳米分级结构超疏水表面对促进超疏水表面形貌构建以及超疏水表面的工业化应用,尤其在防冰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9.专利号:ZL201910046416.X
发明名称: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微观结构表面防结冰性能的评价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18
发明人:陶杰;许杨江山;沈一洲;卢阳;江家威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微观结构表面防结冰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借助分子动力学理论和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不同形状微结构表面与水接触的异质形核模型,避开计算量需求极大的形核率计算,对水的结冰温度,结冰时间进行仿真计算,基于仿真结果评价微结构形状对于水异质形核结冰难易程度的影响,从而从分子层面解释结冰形核机理,减小实际实验试错法的消耗,可为各种期望利用表面微观结构改性达到防结冰效果的实验探索,工艺优化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30.专利号:ZL201910074076.1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材料表面结冰形核过程的监测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25
发明人:陶杰;沈一洲;许杨江山;卢阳;江家威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材料表面结冰形核过程的监测方法,该方法借助分子动力学理论和仿真计算软件,对水在不同物理化学状态的材料表面上异质形核结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克服时间与空间尺度的约束,对水初始形核位置、形核结冰过程中的晶型变化进行监测,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材料表面结冰形核的过程,探索表面状态与异质形核结冰过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从分子层面解释结冰机理,可为各种期望利用表面物理化学改性达到防结冰效果的实验探索、工艺优化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31.专利号:ZL202010366936.1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梯度润湿表面的水膜流动控制方法
专利申请日:2020.4.30
发明人:沈一洲;陶杰;谢欣瑜;江家威;卢阳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梯度润湿表面的水膜流动控制方法。通过微米加工技术在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基体表面构建微结构形成非均匀表面,依据表面非均匀特性所产生的梯度润湿性,利用固液之间的粘附力差异控制水膜从低粘附力超疏水区域流向高粘附力疏水区域,并快速向高粘附区域汇集,在无任何他外力情况下,依靠粘附力作用促使溪流形成。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梯度润湿性表面制作成本低,实现了利用表面特性控制水膜运动,能在较低温度的条件下,控制水膜在短时间内进行定向的运输行为,在收集冷凝水、物质驱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发展表面疏水材料及防除冰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作用。
32.专利号:ZL201910760711.1
发明名称:一种可贴式自阻加热/超疏水一体化梯度薄膜材料
专利申请日:2019.8.16
发明人:沈一洲;陶杰;王祯;吴正维;何兆儒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贴式自阻加热/超疏水一体化梯度薄膜材料,该薄膜材料由粘接树脂、绝缘隔热树脂、导热导电填料和导热绝缘填料制成,其中,粘接树脂和绝缘隔热树脂分别形成粘接层和基体,二者粘接在一起,导热导电填料和导热绝缘填料分别添加于基体的中间层和上层,将基体由上至下分成3个梯度区域,其中,最上区域的表面构筑有超疏水结构。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主体部分仅使用一种绝缘隔热树脂,在保证结构中不存在不同材料层与层的界面影响的同时,实现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化,显著提升了力学性能,且不易发生分层现象;(2)将防冰与除冰集于一体,既可有效延迟结冰时间,又可实现低能耗电加热除冰,最终可提高飞机的能源利用效率。
33.专利号:ZL201910085956.9
发明名称:一种冰粘附法向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专利申请日:2019.1.29
发明人:沈一洲;陶杰;侯文卿;江家威;贾振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粘附法向力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低温制冷环境箱,喷头,以及安装在低温制冷环境箱内的密闭气箱、待测试样、紧固件、密闭气箱金属多孔盖板、固定夹具、高敏气压传感器;还包括可调控气压泵、充气套筒、计算机;本发明填补了目前无准确测量冰粘附法向力方法和装置的空白,对航空、风力机等领域的防覆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且对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34.专利号:ZL201910086581.8
发明名称:一种生物基超疏水防冰涂层及构建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9.1.29
发明人:沈一洲;陶杰;侯文卿;江家威;贾振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超疏水防冰涂层及构建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合成复合的纳米粒子,再经偶联剂修饰获得改性的复合纳米粒子。其次将聚氨酯预聚物通过改性扩链交联获得生物基聚氨酯。最终利用涂覆设备将聚氨酯涂料以及改性复合纳米粒子涂覆到基体之上,固化即可。本发明所获得的生物基涂层在获得超疏水性能的同时,还降低了石油类产品的使用。此外这种超疏水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强度、韧性和耐腐蚀、耐老化、耐溶剂性等性能,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聚合物涂层所用的原料易得且便宜,同时涂层还具有超疏水、防结冰和一定的透明度,容易修复而且工艺简单等优点,在自清洁和防冰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5.专利号:ZL201711203752.8
发明名称:一种耐冲击导热铝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层合板的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7.11.27
发明人:陶杰;靳凯;陈虞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冲击导热铝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层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铝合金坯料内外两表面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对石墨烯导热膜进行表面处理;2)、将经过表面处理后的铝合金坯料、环氧树脂胶膜及石墨烯导热膜进行多层铺设;3)、将铺设完成的层合板置于硫化机中,采用预设加热制度同时进行环氧树脂固化和铝合金时效成形,实现铝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层合板的制备。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量产的电子产品用铝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层合板的制备方案,其制备过程简单,制备成品性能稳定,层间性能较好,不易分层,适合在电子元器件中长时间应用。
36.专利号:ZL201610066073.X
发明名称:一种乏燃料储存用中子屏蔽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日:2016.1.29
发明人:陶杰;符学龙;李华冠;胡玉冰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乏燃料储存用中子屏蔽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子屏蔽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包括AA6061 T6态铝合金板、碳化硼增强PMR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包括:首先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对AA6061 T6铝合金板材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并在其表面喷涂不同比例的B4C/PMR复合材料,然后与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按照不同的铺层方式进行铺设,最后使用热模压制备工艺进行固化成型,制备出具有不同10B面密度的中子屏蔽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通过对中子屏蔽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的热中子屏蔽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越的中子屏蔽效果;同时,超混杂层板复合材料还具有非常优越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
二、作价投资方式
受让方:南京航特科技有限公司(以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名称为准)
投资方式:无形资产作价投资
拟交易价格及价格形成过程:根据定价规定,以第三方评估为依据,定价3000万元作价投资。
联系人:胡砚泽
联系方式:025-84896168
地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A12号楼2楼222室